青年时代重任:做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者践行者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碰撞日益加剧,且在争夺国际话语权的竞争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寄予厚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当代青年生逢其时,必当不辱使命,凝聚青春力量,实现青春之为。

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文化素养。文化自信是当代青年的第一“气质”。当代青年有当代青年的气质,首先应该是中国文化写在脸上的文化自信。纵向来看,中华文化绵延数千年,辉煌灿烂,源远流长。“诸国文化有古无今,有今无古,”“唯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横向来看,中华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一脉,影响宽广,从汉唐以来,中国文化就远播四方,直到今天,无论是周边近邻还是远及各洲,到处都有中国文化的存在,并且深刻烙印在当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内涵来看,中国各个时期都产生了代表人类文明最高形态的文化成果,品类丰富,内容精湛。在文艺一域,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共同铸就了灿烂的中国文艺历史星河,深受各国人民尊崇,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文化珍宝。其他如美食、服饰、音乐、文学、中医等都在惠泽世人中打上了鲜明的东方文明的烙印。有目共睹的事实是,经历了工业化时代,古老中国文化在世界上又焕发出了新的魅力,近年来,中国典籍、中医、汉服、针灸等在很多重要的国际性场合受到追捧,充分说明中国文化足以让中国人自豪和珍重。

坚定的文化自信,就要有文化自觉,就要以传承优秀文化为己任。当代青年要将优秀中国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既植根于民族传统中,也浸润在现实生活里,传统文化的复兴,全社会倾注了极大的热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痴迷于传统文化,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走出国门,就代表着中国文化,中国形象,要在日常活动中,表现出中国文化的素养,让传统文化、珍贵的历史遗存变成人们能用、能听、能看的生活密友、伴手萌物,变成深度融入国际交往中能触摸到的中华文明。

123下一页

今日热点

小编精选

视角

弘扬“共同价值”,融汇世界潮流。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是一种跨文化传播。不同文化之间要实现互通互鉴,必然要求同存异,要把总书记提出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作为根本遵循。几千年积淀形成的中华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大浪淘沙。中国传统文化要为时代、世界接纳必须采取扬弃的态度。去其糟粕。弘扬其精华,并且通过与异质的、不同的文化相融合而走向创新发展。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发扬光大,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天下大同”的理想,新时代“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的“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既体现了中国先哲的深刻思想,也体现了全人类价值追求的最大公约数。文化的形式因不同而让世界多姿多彩,“越是民族的也越是世界的”,但是在内在基本价值追求上是共同的。因此,传播中国文化要以宽广胸怀,打通联结外界的渠道,融入世界潮流。表现美的追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景、美食、美服、美韵最容易让不同背景的人们产生共情;表达对善的向往,与人为善、睦邻友好、和谐共处的主题最能凝聚人心;表达“建设”的价值,于人有益,于发展有助,追求富足发展进步永远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传达真善美,有利于各国人民发展进步的中国文化总和就是“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上一页123下一页

今日热点

小编精选

视角

创新传播方式,突显青年风采。 数字技术的发展促使各种新媒体应运而生,改变了信息的呈现、传达和展示方式,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多元化的平台和渠道。以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核心驱动的数字技术,通过赋能中华传统文化优势资源要素的内在机理,不断衍生出传统文化表现的新模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互联网等数字技术可以实现一种“文本创新”,人们可以通过视频平台、公众号等多种途径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虚拟”与“互动”强化以影像为中介的联结,可以突破彼此互动的地域性空间,构筑跨越时间、空间的无限交互连接。 青年一代与互联网数字技术是共生的一代,有着天然的亲近性和能力优势,理当发挥优势,充当信息高速公路上的文化传播生力军。

时代的发展,新科技的应用,催生了崭新的传播模式,它们在时效、覆盖面、影响力等方面都大大超越了传统的文化传播模式。90后“网红”李子柒制作的小视频以中国传统乡村生活及其中独特的物产为基调,充满着浓郁的烟火味道和恬静的田园气息,其微博粉丝超过2100万、海外社交媒体上的全球粉丝超过700万。以视频直播方式运作的tiktok,在欧美国家也受到了广泛的欢迎,据统计,全球35亿用户下载,遍及170多个国际,app下载连续排行全球第一,国际的影响力有力弥补了中国文化输出薄弱短板。“李子柒”和tiktok的成功,创造新时代文化传播的传奇,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思路。(作者系湖南工商大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整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语言与国家认同关系研究 (21A0384)”课题组梁晓,李蓓霖,谢亚军)

【责任编辑:申罡】

上一页123

今日热点

小编精选

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