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县“农村邻里互助点” 让偏远山岭地区独居老人吃上热乎饭

“儿孙都不在家,老伴去世后,我一个人这些年都没好好做过饭,现在在咱就餐点吃饭花样多,好得很”。在蓝田县葛牌镇阳坡村程运叶家里的邻里互助就餐点,老人们围坐一桌,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你一言我一语,其乐融融。

72岁五保户每天都能吃上热乎饭

再也不用一天胡凑合咧

“我现在每天都能吃上热乎饭,吃得饱,吃得好,再也不用一天凑合咧”,家住小寨镇岱峪村今年72岁的五保户胡兴运乐呵呵的说到。这是记者在蓝田县采访推进农村“邻里互助”助餐模式解决农村偏远地区独居老人吃饭问题看到的令人欣慰的一幕。

2024年,西安市民政局提出创建农村“邻里互助”助餐模式解决农村偏远地区独居老人吃饭问题。作为西安市主要涉农区县的蓝田县吃透政策,科学布局,先行先试,做到民政部门用心、镇街干部上心、村组干部有心,参与群众热心真正把好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实到基层,惠及到群众。

民政部门用心,精准规划起步稳。蓝田县民政局作为农村“邻里互助”助餐点建设的牵头单位,采取局长牵头负总责,分管局长包片抓,业务科室具体干的工作方法,多次召开镇街干部会议,对创建农村邻里互助点进行安排部署。经过实地调研、走访,最终选定葛牌镇、厚镇、小寨镇、辋川镇等山、岭地区作为邻里互助点试点镇。

镇街干部上心,积极推进有担当。蓝田县民政局在邻里互助点选定的时候,充分发挥镇街干部长期身在基层、了解基层的实际,充分发挥其工作主动性、创造性,第一时间吃透政策要点,频繁深入村组,与村干部、村民长谈,精准把握村情民意,综合考虑地理位置、房屋条件、环境卫生等多种因素,通过反复研讨与权衡,最终敲定了邻里互助点最佳选址。这些选址既方便了周边老人前来就餐,又有利于整合资源,保障助餐服务的顺利开展。经过镇街干部的不懈努力,邻里互助点的建设得以稳步推进,为后续的运营提供了有力保障。

村组干部有心,精心落实解民忧。村组是政策的关键落脚点,他们深知把生米生面做成“热乎饭”虽是小事情,却能解决农村独居老人吃饭难的大问题。村干部积极担当作为、克服困难,穿梭于偏远村落的巷道角落,用心选定了能做家常饭的热心人、善心人参与其中。

农家乐老板常将多余新鲜食材

做成家常饭菜送到独居老人手中

在蓝田县的山山岭岭之间,正在开展的邻里互助行动,大多设在热心村民家中。家住在厚镇张家岭村的苌卫锋,夫妻两位因照顾孩子平时一直在家,人也年轻能干富有爱心,家中收拾得干净整洁,因此被选为邻里互助点。小寨镇岱峪村的刘小英夫妇,他们的儿女都在外打拼,身为厨师的二人,凭借精湛厨艺经营着一家农家乐。平日里,刘小英夫妇就心怀善意,留意到村里有些老人吃饭不便,便常将农家乐多余的新鲜食材制作成家常饭菜,亲手送到那些老人手中。恰逢邻里互助点建设的契机,二人积极响应,在成就自己一番事业的同时,也让这份善心不断传递,让邻里互助的氛围愈发浓厚。

互助点群众热心,爱心汇聚美名扬。互助点的群众也展现出热心善良的品质。他们生于斯长于斯,情怀洒在祖辈留存过的这片土地上,平日里邻里互帮互助,更愿意作为“热乎饭”行动的实践者,凭一己萤烛之光承担起邻里互助大爱心。家住在小寨镇岱峪村陈公正是一名残疾人,现如今跟年迈的母亲一起生活在村里,平常购买生活物资也很不方便,平常都是冰锅冷灶家里有啥吃啥,村里办起来了邻里互助点后,负责人直接把饭送到家里,他说再也不为吃饭发愁了。

“一枝一叶总关情”,蓝田县是农业大县,“吃上热乎饭”看似虽小,但却事关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下一步,该县民政局将用好“四心”工作法,把建设好“邻里互助点”尝试让农村偏远地区留守老年人吃到热乎饭,作为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让更多老人感受到邻里的温情,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肖琳 通讯员 李文静 肖奔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