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栋:印度洋海道测量,地缘竞争新领域

地缘政治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体现。传统上,控制海洋的核心是控制海洋通道和关键节点。各国对海洋通道的利用主要是水面利用,对海洋资源的利用主要局限生物资源和浅海油气资源等领域。如今,人类对海洋通道的利用,已从水面扩展到立体的水体利用,对海洋资源的开发也逐渐向深海和海底拓展。对海洋资源进行立体利用的前提就是海洋测量,尤其是海道测量。正因如此,海洋测量成为各大国竞相发展的重要领域,海道测量则成为新型地缘政治竞争的一个重要新领域。这主要是归因于以下三个因素。

首先,科技进步使得对海洋的立体利用成为可能。一方面,科技进步使得各国有能力对海道进行现代化的测绘,以满足更加具有针对性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本身就是最重要的海洋经济和海洋战略资源。海道信息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和战略信息。大国试图控制、垄断这一信息资源,小国则试图维护自己在海道信息方面的战略自主权。

例如近期马尔代夫与印度的分歧,表面上看是印度在马尔代夫的驻军问题,其实质则是印度试图控制马尔代夫的海洋信息以从深层次影响马尔代夫的内政外交。马尔代夫是一个群岛国家,海洋是其生命线,而海洋信息则是左右这条生命线的关键砝码。马尔代夫自然会寻求战略自主,不愿在此领域单边依赖印度。印度在马尔代夫的几十名驻军,本身并没有多少军事意义,但这些驻军在马尔代夫执行的海洋测量工作,被认为是印度控制马尔代夫海洋信息的战略性抓手。对于马尔代夫而言,关键海洋信息即使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也不能被与自己关系复杂的强大邻国所垄断。所以,在2023年12月,马尔代夫新政府才会宣布,将不会与印度续签由印度对马尔代夫海域进行海道勘测的协议。

其次,潜在经济价值提升各国进行海洋测量的积极性。在殖民主义时代,海道主要具有交通价值,海道测量主要是为了维护水面通行能力。在当代,一方面,对海道的利用不仅仅是水面交通需求,还包括水体和海底两个领域,从平面利用走向立体利用。另一方面,海道测量也不仅仅是海道本身,还经常与海洋水文、海底地貌和海底资源分布勘探等融合在一起,具有非常重要的潜在经济价值。在未来,海底采矿业有可能是一个重大新兴产业。现在的海道测量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未来的海底经济做准备。人类有可能进入一个全新的海底经济大开发时代。一旦实现目标,其意义有可能不亚于大航海开启的殖民主义时代。

最后,不断上升的战略意义增加了各国进行海洋测量的迫切性。随着高科技军事手段的发展,传统的隐形手段已经不够用,各国纷纷加强对深海航道的探索与开发。美国海军“海狼”级核动力潜艇“康涅狄格”号,具有主动侦察系统,可以使用自带声呐系统收集环境情报。但是,2021年10月,这艘核潜艇仍然在南海撞到海底山脉。这一事件反过来证明海道测量的重要性。毕竟,在战斗场景中,潜艇往往是不能打开自己的主动声呐系统的,这等于自动暴露目标。所以,越是在侦察能力上升的今天,对海道水体的熟悉程度就越重要。各国都要为自己的海军,尤其是水下部队装备一套可靠的海道水体三维地图。

从全球范围看,印度洋海道战略重要性正在上升,吸引着各方海洋测量力量。在20世纪,海洋的重要性主要是由英国和美国的战略需求定义的。对于美国来说,最重要的战略通道是美国与东亚之间的太平洋,以及美国与欧洲之间的大西洋。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和印度的同时崛起,印度洋已经不再仅仅是太平洋和大西洋两大战略区域的连接桥梁,更是新兴经济体的“生命线”,也因此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新舞台。

与地缘政治博弈中的重要性相对应,过去主要国家的海道测量力量基本上放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尤其是西太平洋地区。那些海域的测量工作,已基本完成。印度洋是世界各大海域中海图绘制最少的,海道测量则长期滞后。随着印度洋海道重要性的上升,美国、中国和欧洲国家都增强了在印度洋测量力量的安排,印度也在积极发展自己的海道测量队伍。今年2月,印度第一艘大型海洋测量船“桑哈亚克”号正式服役,“打开了印度在海洋绘图和测量方面的新篇章”。印度国防部长拉吉纳特·辛格称,这将“增强印度在印太海域的超级大国地位,将保护印度以及友好国家”。可以想象,随着印度洋地缘战略价值的不断上升,各大国将更加注重印度洋地区的海道测量工作。相互之间的博弈、摩擦与合作,将有上升趋势。(作者是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热门相关:重生娘子在种田   浴火重生:恶魔五小姐   爆萌宠妃:邪帝,要抱抱   弃妃不承欢:腹黑国师别乱撩   万里情深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