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张然:以数据资产价值为导向,驱动ESG提升

【环球网财经报道 记者谭雅文】今年1月1日,《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正式实施,数据资产入表正稳步落地。在8月30日闭幕的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关于数据资产入表的议题成为与会者广泛讨论的焦点。日前,记者专访了中信银行信息技术管理部创新科学家张然,从金融机构视角,梳理现阶段银行业数据资产管理的做法及挑战,并探讨结合ESG理念的创新实践。

“银行对数据资产管理的重视,最早可追溯至数字化转型的初期。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我们意识到数据不仅是业务运营的副产品,更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张然告诉记者,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应用,对于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服务效率以及精准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数据资产的价值愈发凸显,银行因此更加重视对其进行有效管理。

张然进一步指出,数据资产管理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涉及组织架构、管理流程、人员配备等多个方面。目前,许多银行已经建立了专门的数据资产管理部门或团队,推动数据治理、开展数据分析与应用等工作。同时,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平台和工具,银行能够更高效地管理和利用数据资产,为业务发展和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基于业务场景挖掘数据价值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一致性,这对于支持业务决策和提高运营效率至关重要。数据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而影响到基于数据的决策质量。”张然认为,在数据资产管理的过程中,数据质量问题是制约数据资产价值发挥的重要因素。

据介绍,中信银行通过数据资产管理平台定期监测数据质量。涵盖数据更新频率、数据入湖管理、数据准确率及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多个维度。“数据更新是否及时,数据治理如何保障以及数据的准确性如何确保等,直接影响到数据资产估值与入表的准确性和后续决策效果。”张然认为,数据资产的估值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中信银行的做法是基于应用场景,反推出每一项数据的价值。

据张然介绍,在实操过程中,采用A/B Test的实验方法,对比使用特定数据与不使用该数据的情况下,两组关键经营指标的实际表现差异。这一做法的好处是能计算出数据本身所带来的经济价值。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数据都具有价值,银行需要根据数据的具体场景进行差异化评估。

在他看来,基于场景反推的评估方法,是以数据资产价值为导向,它促使银行各部门,包括技术与业务,共同聚焦于经济价值创造,实现了技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

自研平台赋能ESG

谈到加强数据资产管理时,张然认为行业要重视数据资产管理与ESG(环境、社会和治理)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数据资产管理,提升银行评估绿色项目的投资价值和风险,从而制定出更符合ESG标准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策略。

作为国内首个由银行主导推出的个人碳减排账户,2022年“中信碳账户”正式上线。平台以科学计量方法累计个人碳减排量为核心,为广大用户提供碳账户开通、核算、累计、查询、兑换等功能服务。

据中信银行2024半年报披露,截至6月末,中信碳账户累计用户突破1460万户,累计减排量超7.8万吨。此外,今年6月,中信银行为鞍钢资本定制开发的钢铁行业首个碳普惠服务平台“员工碳账户”上线,面向企业员工推出生产、生活等8大类23个低碳减排场景,积极助力绿色低碳行为融入企业职工的工作和生活当中。

张然透露,中信银行年底将上线绿色低碳开放平台,帮助客户进行碳排放盘查、核算与管理,实现碳中和目标。值得注意的是,碳排放将范围一、范围二、范围三的碳排放指标纳入平台。据悉,今年上半年,中信银行启动“双碳”管理体系搭建,着力打造范围三碳排放统计和管理能力,持续加强数据治理,提升数据可信度。

“随着ESG理念的深入和数字化转型的推进,银行在数据资产管理中的ESG实践也会不断深化和拓展。”张然表示,未来将从四个方面推进数据资产管理。一是加强数据治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数据标准、数据质量、数据安全等方面的管理规范;二是优化数据资产管理平台功能,提升数据资产的监控和管理效率;三是深化数据资产价值评估和应用研究,探索更多基于数据资产的创新业务模式;四是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数据服务商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数据资产市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