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字当头抓落实,善作善为争一流

市两会为推动新时代南京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信心、智慧和力量

干字当头抓落实,善作善为争一流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集体采写

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汇聚磅礴力量在拼搏进取中实现目标。

刚刚过去的这一周,在全市人民的热切关注中,在全体代表委员的共同努力下,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胜利闭幕。大会高举旗帜、真抓实干、团结奋进,凝聚了共识,明确了任务,形成了合力,为推动新时代南京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的信心、智慧和力量。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全市上下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定扛起“走在前、做示范”的省会担当,坚持干字当头抓落实、善作善为争一流,奋力交出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收官“十四五”的优异答卷。

锚定目标干,全力以赴稳运行千方百计促回升

1月16日上午,南化公司有机区G4级电子级硫酸项目现场,施工人员正在用氮气对装置内部管道进行吹扫,目前已完成80%试压吹扫工作,为下一步洁净设备安装做好准备。电子级硫酸装置是南化公司转型升级的标志性项目,预计今年一季度即可试生产。

南化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杨正刚表示,2025年公司将加快以科技创新促进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电子级硫酸制备技术,探索进军电子级硝酸、电子级盐酸、电子级氨水等电子化学品领域,加快企业科研成果孵化落地,推进CCUS溶剂生产装置建设等,加速公司传统化工产业高质量转型升级发展,将自身传统化工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

金陵石化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张春生表示,今年将坚持巩固传统优势与培育新兴动能相结合,持续做强做优炼油主业,聚焦高端碳材料、绿色洗化、化工新材料等四大专精特新产业链,接续实施跨江发展战略,有序推进低成本“油转化”,积极做好“油转特”大文章,大力构建“江南+江北”新型炼化一体化产业链,加快构建现代化石化产业体系。

2025年是扬子石化发展历史上的关键之年,年度目标是实现“安全环保稳定向好、生产经营扭亏为盈”两大核心任务。“我们将继续锚定‘打造绿色新材料和高端化学品生产基地’这一愿景目标不动摇,围绕高端尼龙、超高分子量聚烯烃、碳一化学、芳烃下游衍生品、高端橡胶、环保新技术等主攻方向,积极谋划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打造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扬子石化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卫达表示,同时,将加速新技术开发和新产品工业化应用,加快推进扬子扬巴轻烃综合利用、乙烯重构、芳烃重构等重大项目建设,全力以赴实现经营业绩大幅提升。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委书记、局长叶荣生表示,全市工信系统将全面贯彻落实两会部署要求,狠抓工业经济新增长点,全力支持百亿级企业提升产能扩大规模,服务百亿级培育企业冲刺百亿产值,强化“选种、育苗、培优”全周期培育,不断扩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优势。积极做好重大项目服务保障,努力提升对工业投资和运行的贡献度。高标准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软件产业突破万亿级,智能电网产业突破5000亿级,两个新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一批优势产业集群发展质效同步提升,为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融入大局干,不断增强城市辐射力和带动力

在江北新材料科技园,总投资超百亿元的金陵石化高端日化品及转型升级项目正在加快建设,高达140米的火炬塔架高高矗立,工人们抓紧安装打桩机、吊机等大型机械设备,现场一片忙碌景象。

重大项目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新材料科技园上下正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园区转型发展步伐。“园区将明确产业定位、把握转型方向,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升级需要,推动产业特色化、差异化、高端化发展。”新材料科技园党工委副书记、管办副主任陈庆国表示,同时,将立足南京产业特色,大力发展半导体材料、固态电池材料、特种工程塑料等精细化工产业,为集成电路、生命健康、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做好支撑服务。

1月以来,金陵海关已累计监管出口清单99万票,同比增长28.21%。“2024年全年,南京市跨境电商进出口总值达288.8亿元,规模保持全省第一。新的一年,海关将进一步强化‘数据+调研’融合分析,走访头部跨境电商企业,精准指导赋能发展;大力推进‘智慧海关’建设,依托智能卡口、信息联网等,强化顺势监管和无感通关;联合南京地区海关积极落实细化支持措施,优化提升监管质效,坚决稳住外贸基本盘,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金陵海关副关长周玉生表示。

市发改委表示,将聚焦稳增长,全力推动实现一季度“开门红”,加强增量政策承接落实和研究储备,推动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建设。聚焦扩投资,加力促进固定资产投资筑底回稳,加快各类政策性资金申报争取。聚焦抓改革,深化存量资产盘活利用,推动重大战略落地落细。聚焦惠民生,持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更大力度促进就业增收,坚决守牢民生保障底线。聚焦谋未来,推动“十四五”规划顺利收官,做好“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

放大优势干,加快把比较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优势,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成军表示,下一步,市科技部门将坚持抢抓机遇,奋力实现战略科技力量新突破,支持紫金山实验室、钟山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更多承担国家战略任务,加快集成电路EDA、第三代半导体、油气地球物理勘探等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争为产业科技创新注入更多原创动能。坚持贯通攻坚,奋力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新示范,共建开放共享的“一站式”公共转化平台,加快提升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新型研发机构等运转质效,争取更多创新成果落地转化。坚持锚定目标,奋力促进企业集群培育新提升,精准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持续壮大创新型企业集群。

持续夯实稳的基础、激发进的动能、提升立的成效,市属国企勇挑重担,奋勇前行。市国资委将深入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凝聚全市国资国企力量,奋发实干、奋勇争先,以更实举措推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高质量收官,在引领低空经济、打造重大产业平台、培育优质公共服务品牌等方面形成一批可观可感的标志性成果,加快建设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一流示范企业,形成一批全国范围内有影响力的典型案例。以更高站位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加大布局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推动创新平台能级提档升级,支持紫金山科技集团成为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策源地,以更大力度、更广范围融入全市贯通式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

锦创科技产业园有限公司董事长荆斌华说,眼下他们正在打造锦创数字产业园,其中锦创书城通过“文化+体验”“文化+科技”“文化+娱乐”的多业态融合发展模式,构建了全方位的文化消费体验圈,“新的一年,我们信心满满、干劲十足,将致力于打造文商旅融合新地标,让市民游客享有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我们将坚持干字当头抓落实、善作善为争一流,新的一年里,将厚植产业文化新底蕴,致力于促进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服务等产业深度融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进一步开发保护利用,提升乡村产业文化竞争力。”三竹堂(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闻虹表示。

攻坚克难干,高效服务经营主体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高质量充分就业直接关系民生福祉和经济回升向好。在刚刚闭幕的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就业创业再次被列为2025年十类民生实事之首。

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孙爱军表示,将抢开局、抓起步,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奋力拼出就业工作更好答卷。一方面,全力服务保障春节前后企业用工,在全市火热开展拓岗扩工促就业“早春行动”,组织进企问需、招聘送岗、赴外招工等若干专项活动,架起用人单位和求职者之间的“供需桥”,确保年初招工用工有保障;另一方面,把服务高校毕业生留宁就创业作为全年工作重点,持续做优就业专员对接高校机制,面向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加强岗位筹集、招聘对接,加大就创业指导服务力度,凝聚部门、板块合力强保障、优服务,以更实举措助力更多高校毕业生留宁圆梦、相互成就。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百姓参与。新的一年,全市各商贸企业也铆足干劲,积极增人气、促消费。“建邺吾悦拥有国内首创的室内400米秦淮水街,还有多家引领潮流前沿品牌和新能源矩阵入驻,全力激发消费市场无限潜能。”新城吾悦商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苏中区域副总经理李立元表示,将联合鼓楼吾悦、雨花吾悦等打造特色夜市、特色商亭、特色空间,创建多元化消费场景,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的消费需求。

齐心协力干,各板块和园区勇挑大梁。“江宁开发区将勇挑大梁,提升经济发展贡献度,通过持续做好盘活存量、招引增量、激活变量、壮大总量等‘四篇文章’,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市1—2个百分点,在全市发展大局中负重拼搏、多作贡献。”江宁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王爱军表示。

唯实快干抓项目、拼搏奋进挑大梁。王爱军表示,园区将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全力推进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地,加快112个省市区重大项目建设。通过科技引领、校地融合,将加快环东大知识创新圈、环南航科技创新带“一圈一带”以及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信息通信分中心建设,完善成果转移转化贯通机制和平台体系,激活创新发展新动能。以改革开路、破局突围,更大力度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更具特色建好试点园区、更宽思路盘活土地资产,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记者徐宁王国俊张希江芬芬黄琳燕余梦娇周容璇李子俊李都马道军张安琪

通讯员陈伟伟陈鑫李鸿雁郑瑞陶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