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布2025年用地计划 支撑保障发展新质生产力
本文转自:人民网-北京频道
人民网北京1月21日电 (记者李博)《北京市2025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简称“2025年供地计划”)日前由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联合市发改委共同印发实施。2025年,北京市计划安排建设用地供应总量3165-3665公顷,较往年基本持平。
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年度供地计划旨在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要求,持续强化“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圈层协同的城市空间结构,统筹考虑各圈层差异化发展用地需求,土地供应向重点功能区、产业园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等重点区域倾斜,提升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保持各地类总量稳定,统筹推进土地有序供应,助推首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2025年,北京市计划安排住宅用地955-1015公顷,其中商品住宅用地240-300公顷,保障性住房用地475公顷。产业用地安排470-510公顷,其中研发用地80公顷,工业用地230公顷,仓储用地50公顷,商服用地50-70公顷,乡村产业60-80公顷。安排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650公顷,交通运输用地950-1350公顷(城市道路及交通设施用地550公顷、对外交通及设施用地400-800公顷),特殊用地30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10公顷。
空间引导方面,2025年建设用地引导中心城区、平原新城地区、生态涵养区圈层供地比为25:60:15。按照不低于80%的比例推动产业用地向产业发展重点领域、重点功能区集聚,重点保障智能制造、产业互联网、医药健康等产业用地需求。落实总规减量要求,2025年度全市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净减量任务540公顷,落实二绿地区减量腾退任务350公顷。继续引导供应存量建设用地占比65%左右。
本年度供地计划落实“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要求,结合市场需求安排商品住宅用地弹性指标240-300公顷。坚持以需定供,加大优质地块供应,优先保障轨道站点周边及城中村改造资金平衡商品住宅用地供应。加大站城融合力度,适度提高轨道站点周边用地建设强度,打造微中心。推动“好房子”试点实施,提升住房品质。加大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力度,强化存量改造,安排保障性住房用地475公顷、较2024年增加15公顷,统筹推进城中村安置房、配租型、配售型等保障性住房供应。
“我们增存统筹,支撑保障发展新质生产力。”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相关负责人说,本年度供地落实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和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安排工业用地230公顷、较2024年增加30公顷,推动土地混合开发利用、用途合理转换,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优化完善高精尖产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政策,鼓励“先租后让”。结合市场发展需求情况,调整商服用地、仓储用地指标规模,弹性安排商服用地50-70公顷、较2024年下降10-30公顷;仓储用地指标50公顷、较2024年下降50公顷。
“我们聚焦轨道站点周边、重点功能区等优势地区,加快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土地供应品质和价值。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等项目有效供地,安排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10公顷,较2024年提高70公顷。”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相关负责人说。
本年度供地计划还加强农村集体土地管理,加快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统筹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点状配套设施用地供应,2025年乡村产业用地安排弹性指标60-80公顷,较2024年提升10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