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广高铁:十年织梦,联通未来
作者:简艳 李欣瑶
“天堑变通途,粤黔展新颜。”2014年12月26日,一条穿越喀斯特地貌的“超级铁路”——贵广高铁,从图纸跃到高原,跃入群山,跃进贵州人民的生活中。
这条全长857公里的高速铁路,不仅连接了贵阳与广州,更架起了贵州与珠三角地区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桥梁。十年来,贵广高铁如同一股强劲的东风,吹开了区域发展的新篇章,真真实实地改变着贵州。
织密“交通脉络”,贵广高铁以高速之态,铸就发展通途。贵州地处我国西南腹地,90%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明代大儒王阳明的一句“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道尽了贵州交通闭塞的辛酸。出山,是被群山阻隔的贵州人千年来的梦想所在。2014年贵广高铁开通投运,贵州正式迈入高铁时代,贵阳至广州间的行车时间从20多个小时缩短至最快4小时。由此起笔,十年间,沪昆高铁、渝贵铁路、成贵高铁、六安高铁、贵南高铁等相继开通,截至2024年底,贵州省铁路运营里程达3625公里,实现与全国主要城市高铁快捷联通。如今,“连峰际天,飞鸟不通”的贵州已然华丽蜕变为“高速平原,通江达海”,不仅为贵州人民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条件,更为贵州“扬帆出海”“广纳百川”提供了坚实的交通保障。
构筑“合作高地”,贵广高铁以联通之力,推动协同共进。交通的改善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首先,四川、重庆、云南想要快速便捷地前往粤港澳大湾区,贵阳和贵广高铁是必经之路,贵州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其次贵州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节点和中欧班列、中老铁路的衔接点,贵州向北,中欧(中亚)班列联通欧亚大陆;向西,中老班列联通RCEP成员国和东盟;向南,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畅通无阻;向东,黔粤班列常态化运行,贵州可以更加便捷地融入全国乃至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发展。如今,贵州从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的“内陆腹地”一跃成为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给贵州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活力。
深耕“发展沃土”,贵广高铁以创新之魂,激发澎湃活力。作为粤黔两地之间的交通纽带,贵广高铁不仅拉近了两地的地理距离,更实现了资源的优势互补与经济的协同发展。贵州凭借其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以及充沛的劳动力资源,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先进制造业、前沿科技以及庞大的市场需求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纷纷沿着高铁西进,大山深处建起了现代化厂房,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在贵州蓬勃兴起,形成了多个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为贵州的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同时,贵广高铁串联了中国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大片原生态旅游景点和少数民族聚集地,让粤桂黔三省之间的长线游向周末游转型,避世古村落变为旅游网红打卡地,“黔”字号土特产成了畅销各地的“香饽饽”。如今,贵州的“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老百姓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了。
贵广高铁开行十年,一幕又一幕区域协调发展的“大戏”不断上演,给老百姓带来许许多多精彩纷呈、气象万千的故事。在西部大开发政策支持下,一个更加开放、更加繁荣的贵州正朝我们大步走来。
一审:叶力
二审:陈鹏
三审: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