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守护荆楚根脉,筑梦文化星河

据湖北日报报道,12月16日起推出“传承荆楚文化精神 建设长江文化高地”专栏,聚焦文化强省建设、荆楚大遗址保护传承、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建设、红色文化弘扬、文化惠民工程开展、新型文化业态发展、文旅深度融合等,全景记录湖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持续打造长江文化高地奋斗过程。

文化遗产是历史的“活化石”,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精神纽带。湖北扛起保护大旗,从顶层设计层层夯实基础。将长江文化保护嵌入省级战略规划蓝图,与流域治理、先行区建设紧密相连。聘请顶尖科研力量编制《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与国家部委携手,多方联动为文物保护撑开“保护伞”,与国家文物局签署《共同推进湖北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并与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合作,共同开展长江水利遗产保护,每一步都镌刻着守护决心。譬如,云梦县博物馆,秦简因保护规划苏醒,借恒温恒湿展柜、数字化存档等精细呵护,荆楚脉络重焕生机;武汉黄鹤楼于岁月中屹立,周边严控建筑风貌与高度,古韵风姿长存。这不仅是砖石土木的留存,更留住历史与先辈智慧,为荆楚文化创新积攒珍贵“原材”。

湖北文博场馆打破“高冷”外壳,拥抱时代新潮。云梦县博物馆“跟着习近平总书记打卡博物馆”主题展,定制秦俑“穿越”而来,讲解员队伍扩容、情景短剧蓄势待发,沉睡竹简变身流量密码,带游客秒回秦汉风云;省博物馆新馆三年迎千万观众,免费开放政策持续发力,数字展厅里文物“活”起来跳舞、古乐“响”起来萦绕,即将亮相的通史展更如文化盛宴预告,引得万众期待。文旅融合是创新“催化剂”。武汉“两江四岸”游船穿梭,光影秀在历史建筑上跳跃,“戏码头”戏曲与现代舞台科技共舞;宜昌三峡畔,宋城·三峡千古情演艺植入长江传说,端午文化节龙舟竞渡与国际友人同欢。场馆不再是静态“容器”,而是动态文化“发生器”,把荆楚文化揉进旅游线路、融入沉浸体验,借现代创意之手,将古老文化内核重塑包装,推向全国乃至世界舞台前沿,让湖北文旅名片闪耀新光。

立足长江中游要冲,湖北瞄准打造长江文化闪亮品牌,向世界讲述长江故事。以学术为基,文物普查摸清家底,长江文化研究院及考古研究院“双轮驱动”,国际专家汇聚郧县寻根、学术大咖武汉论道,从人类起源线索到长江文化时代新篇,步步深入挖掘内涵;《长江文化发展城市指数报告》里武汉领衔、多地闪耀,是阶段性勋章。文化地标拔地而起,屈原文化公园将诗韵凝于园林,南水北调博物馆诉说世纪调水传奇,在建长江博物馆更似文化航母,集收藏、研究、展示、交流于一体,充分体现湖北在长江文化传承方面的主动担当。从长江文化艺术季活动里流域艺术家携手,到日常国际交流研讨,湖北持续输出长江文化魅力,奏响全流域共鸣“和弦”,让荆楚段长江旋律成为世界认识长江文明的关键音符,文化品牌势能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滋养湖北现代化征程一路繁花。

从珍视遗产“家底”起步,经场馆创新蝶变“塑形”,到品牌升华“扬名”,湖北在文化征途上步履铿锵。在历史深处采撷智慧火种,在时代浪潮中添柴加薪,未来湖北必将以更璀璨文化星河,辉映中国式现代化壮阔天际,让荆楚风华永绽光芒,长江文脉滔滔不绝,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虎(长阳政法委“清江剑”团队负责人)

责编:詹蔷【责任编辑:伍佳佳】

1

今日热点

小编精选

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