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逐“天空之城”,长三角乘势“高飞”
□邵永国
近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城际低空试验航线的正式发布,标志着长三角地区在低空经济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近年来,低空经济作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正以其独特的战略地位和巨大的发展潜力,逐步成为全球竞逐的新蓝海、产业升级的新引擎。根据测算,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到5059.5亿元,增速高达33.8%,预计到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达到10644.6亿元。这表明长三角地区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发展势头强劲,已经成为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各城市牢牢把握低空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积极抢占这一新兴产业的先机,低空经济创新资源和企业资源在近几年快速增长。上海,全国超过70%的航空制造产业链都汇集于此,全国50%的eVTOL创新企业也在此落地;安徽合肥集聚了亿航智能、零重力等超过百家的低空经济企业,形成了涵盖航空器制造、零部件供应、通信技术等的上下游产业链;江苏南京,低空经济产业链涵盖近300家企业,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40家,涉及低空制造、飞行保障和综合服务等多个领域。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低空经济大有可为。《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明确,支持低空经济发展,发展通用航空,加快布局低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相关低空产品研发和制造。当前,长三角三省一市正抢抓低空经济产业风口,陆续出台相关推进政策,建设全国首批低空省际通航城市。江苏印发《江苏省中长期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18—2035年)》,提出到2035年,将建成35个通用机场;浙江出台《浙江省交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指出到2027年,A类通用机场数量力争达到20个,实现浙江11个设区市A类通用机场全覆盖;安徽制定《安徽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19-2035年)》,提出到2035年,全省A2级及以上通用机场将达到65个,实现所有地级市和县级行政单元通用航空服务全覆盖。
低空经济要想“飞得更高”,需要长三角各相关政府部门、投资机构和创业者上下同心协力,同频共振。相关政府部门应联合出台一系列有利于低空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低空经济相关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鼓励和支持低空经济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投资机构要积极为低空经济领域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满足企业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市场推广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并为创业者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创业者要抢抓市场机遇,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低空经济产品和服务,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流程,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毋庸置疑,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投入、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多方面的努力,长三角低空经济发展空间广阔,前途光明。
乘势“高飞”开新局,碧空翱翔向未来。活力四射的长三角,正绘制一幅高质量发展的美好画卷。让我们共同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天空之城”的壮丽图景将全面展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