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工程 生态功臣

王芳蓉 程佩佩

为全面提升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质量,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2020年,《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印发,对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作了系统规划,明确将实施长江重点生态区(含川滇生态屏障)等7大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以及自然保护地及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等2项重大工程。

贵州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生态功能保护区域。为解决当前我省林草植被质量整体不高、河湖及湿地生态面临退化风险、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突出等生态问题,规划支持我省实施长江重点生态区(含川滇生态屏障)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南方丘陵山地带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重大工程(以下简称“双重”工程)。通过大力开展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河湖和湿地修复、石漠化综合治理等,切实加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的保护恢复,进一步增强区域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

国家启动“双重”工程以来,我省累计获得国家支持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25个,落实中央预算内资金69.68亿元,项目建设覆盖9个市州85个县。全省以“双重”工程项目推进科学国土绿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石漠化综合治理,强化运用系统治理理念,探索科学有效的人工修复与自然恢复相结合的方法,力求建设一片得一片、治理一片成一片。

要想项目推得快 协调督导是关键

走进黔东南州,总是能看到处处连绵的大山上生长着高大茂盛的树木。但在黄平县谷陇镇岩门司村,这里的山上,很少看到高大茂密的树木,只有矮小的柏树和灌木零零星星地分布在山间。仔细观察路边的山体,会发现其内部几乎都是砂石,表层的土壤十分稀薄。

“这山上的柏树都是小老头树,长了20多年还没1米高。岩门司村有5.13万亩林地,这种白云质砂石山石漠化面积有3.9万亩。黄平县石漠化及潜在石漠化面积达86.89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35%。”黄平县林业局局长王球一介绍。

除黄平县外,凯里、麻江等县(市)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石漠化问题。为此,省林业局和省发展改革委依托长江重点生态区(含川滇生态屏障)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申报了贵州省黔东南州沅江源区(西部)石化综合治理与水源涵养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黄平项目标段2022年总投资为1910万元,建设内容为退化林修复2万亩,新建蓄水池100处。2023年总投资为2021万元,建设内容为退化林修复2.7万亩,封山育林0.5万亩。目前,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

爬上岩门司村项目建设点的山上向远处眺望,目之所及的山体上,全部通过见缝插针的方式补植了刺槐和柏木,并首次采用了防草布。走近观察,苗木长势良好,在夏季雨水的浇灌下,叶片又密又绿。“岩门司村的项目2月14日动工,4月底就建设完成了。黄平抢抓今年春季造林时节,在3个月时间内完成了3.2万亩石漠化治理林草项目,项目投资完成率达到100%,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标段建设任务。”黔东南州林业局副局长龙国金说。

3个月完成3.2万亩石漠化治理。谈到项目推进顺利的原因,龙国金表示,提早开展项目工作部署、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分工、加强组织保障和督导调度、紧盯技术指导和项目监管、创新建设管护模式、提高检查验收标准是黔东南州的实招。

而铜仁市则采取了“精准谋划推动项目落地、全面协调加快项目进度、全程监管提高项目质量”三大举措,高质量推进“双重”工程项目。

为开展黔金丝猴的拯救与保护,铜仁市依托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重大工程,申报了梵净山黔金丝猴拯救保护及野生动物救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该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3745.56万元,建设内容包含新建黔金丝猴笼舍15个、金丝猴饲料配给及储存室、黔金丝猴繁育研究基地等。项目于今年3月开始施工,8月底完成项目主体建设,预计10月全面竣工。

“我们项目推进得很顺利,关键是前期谋划精准。”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规划建设科高级工程师胡明建介绍,为确保项目实施的可行性、科学性、实效性,该局多方考察国内先进动物繁育基地,学习优秀经验,再结合梵净山保护区的实际需要,编制了项目规划,建立了项目库,以提高项目落地率。

面对上半年的多雨天气,该局采取全面协调策略。“项目前期设计、环评、论证、评估等程序多,从项目立项到办理施工许可多达20余项,我们采取专人协调、横向协调、上下协调等方式开展工作,极大地加快了项目进度。”胡明建介绍,截至7月,项目建设投资完成率和中央预算内投资支付率已分别超过80%和65%。

走进江口县太平镇梵净山村熊家坝项目建设基地,梵管局规划建设科负责人、高级工程师石磊正戴着头盔在工地上忙碌。为了保证项目质量,该局狠抓现场跟踪管理。一方面落实专人督导,按照一个项目、一名责任领导、一个责任科室、一个项目负责人的机制,层层压实项目实施主体责任,在委托监理、跟踪审计、专业监测机构的基础上,每天安排一名工作人员到现场蹲点督导,解决施工难点、堵点、痛点,将问题解决在施工现场。另一方面建立日报告、周调度、月推进制度,既做到了实时把控项目实施进度,又能根据现场条件督促施工方优化施工措施。

要想项目有实效 科学方法不可少

绿色,是贵州的底色。全省大部分区域,墨绿、深绿、翠绿、浅绿、嫩绿由远及近,层层铺展。但六枝特区中寨乡岩角村梳子地陡峭的山坡上,却很难看到绿色,漫山遍野都是白花花的石头。严重的石漠化,给当地人的生存亮起红灯。

2022年以来,六盘水市申报了贵州省六盘水市乌蒙山东部石漠化综合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已累计获得中央预算内资金2.43亿元。

向石漠化宣战!破石、填土、打坑、栽树……村干部、施工队、村民拧成一股绳向石漠化开战,岩角村梳子地455亩的石山上,今年年初栽下的一棵棵山桐子树舒展新叶。“到11月底,我们将完成2.2万余株山桐子的种植,两三年后这里就是一片绿色的海洋。”六枝特区自然资源局天然林保护中心主任陶立表示。

在项目的支撑下,2023年,六枝特区已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6.18万亩。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这是生态治理带来的长远益处。“治理了石漠化,走到哪里都有乘凉的树荫,我特别支持。”六枝特区牛场乡大庆村村民瞿敏说。

特别支持实施“双重”工程项目的,还有黔南州长顺县广顺镇南场村村民万治勇。这段时间,万治勇每天都会早早地起床,参与该县退化林修复项目实施工作,每天他都忙着清理林地、疏伐林木。

“长顺县马尾松纯林较多,树种结构单一,林分退化,很容易生病,不利于生态系统稳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长顺县林业局生态建设中心主任刘吉会介绍,为了优化树种结构、提升森林质量,黔南州申报了贵州省黔南州沅江源区(西部)石漠化综合治理与水源涵养项目,其中长顺标段2024年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5793万元。

长顺县林业局副局长王祥介绍,长顺县今年要完成退化林修复8.3万亩,目前已完成6.6万亩,预计9月可以全部完工。该县在马尾松纯林中栽种榉木等珍贵树木,以形成针阔叶混交林,优化森林资源结构。全县修复的6.6万亩退化林中,已经种下了约190万株珍贵树木。

从石山荒山变万里青山,从低效杂木到名贵树木,每一片森林的背后,都是国家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无数人民付出的心血、汗水和智慧。因此,不仅要种好树,更要护好林。

走进位于长坡岭国家森林公园内的贵阳市林火防控中心,大屏幕上显示着贵阳市重点区域的防火数据。87个远程视频监控点覆盖全市约20%的林地,只要有烟点、火点等信息出现,系统将会自动告警。

“这个指挥平台是10年前的系统,87个远程视频监控点仅具备烟火识别功能。由于森林跨度大、山势陡峭且植被茂密,工作人员无法准确定位火点,极易错失最佳处置时机。”防控中心副主任李冠男说,为提升森林防火综合水平,贵阳市积极申报了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重大工程项目。2022年,贵阳市森林火灾高风险区综合治理工程(二期)项目获批,项目总投资5407.76万元。依托该项目,贵阳市将增加80套视频系统,用于补足前期87套未能覆盖的监测盲区,可以直接将烟点和疑似火点的定位显示出来,提高核实处置效率。

今年,贵阳市又获批该森林防火应急道路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4687.5万元,将在全市6个区县和市直的2个林场新建75公里防火应急道路,建成后将与林区现有内外部道路共同构建成布局合理、结构完整的林区防火道路网络,进一步完善贵阳市森林防火阻隔系统,提升全市森林资源防灭火能力,守护林城贵阳。

据了解,“双重”工程项目六枝特区标段实施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要求发放给当地群众的劳务报酬不能低于工程项目劳务用工环节资金的25%。截至6月30日,六枝特区标段以工代赈参与务工人数累计530人、发放群众工资197.14万元。

家住黔南州三都自治县九阡镇雅院社区的潘思稳,也是常年参与“双重”工程项目的群众。2022年,三都自治县开始实施“双重”工程项目,务工人员优先选择易地搬迁群众。“前几个月春季造林,我们雅院社区就有70多人在山上,我干一个月得了6000块钱,比在城里面打工的亲戚还挣得多。”潘思稳激动地说。

“就业有着落,心就踏实,心踏实了,就能住得踏实。”三都自治县林业局副局长韦相表示,“双重”工程项目的落地实施,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和叶发清和潘思稳不同,江口县太平镇梵净山村的潘双碧没有直接参与务工,但也因为“双重”工程项目的实施,获得不少收入。

“叮咚”,潘双碧的手机响了。家门口的柜子里又卖出了两瓶水,微信收款4元。虽然只是小额交易,但积少成多,潘双碧的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

今年,梵净山村成为梵净山保护区黔金丝猴拯救保护及野生动物救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施工点,项目施工单位以每年2万元的租金租用了潘双碧家的房子。除此之外,潘双碧还要为工地上的人煮饭,每月又有3500元收入。

梵净山村靠近梵净山景区,村民们借助景区资源,积极发展超市、餐饮、民宿等业务,享受到了生态红利。潘双碧的丈夫刘剑河也在当地酒店找到了工作,每月收入3000元。刘剑河最喜欢坐在家门口欣赏周边的山峦,他说:“我们的生意依赖于保护区的发展。现在条件好了,大家都不再砍树,而是要保护森林,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梵管局宣传文化科科长李鹤告诉他们:“等这里的动物医院和实验室建成后,将会吸引更多的人员,你手机里面的‘叮咚’怕是会吵得你烦。”听到这里,潘双碧和刘剑河忍不住哈哈大笑。

热门相关:霸道女皇爱上我   千夫斩   婚婚欲睡:腹黑老公请节制   呆萌配腹黑:绝宠小冤家   原来你喜欢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