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场如何正确逃生?消防试验带你了解火场“热知识”

浙江在线8月19日讯 在火灾中,浓烟往往比火焰本身更具致命性。据统计,火灾导致的人员伤亡中,有高达70%是由于吸入高温有毒烟气所致。8月16日,江北消防大队在一幢废弃自建房内,开展了两场火场烟气实验,通过对比起火后的火势大小、温度、有毒气体扩散的浓度变化等,向市民直观地展示三个“不要”:没有专业防护不要穿过浓烟逃生、电动自行车及蓄电池不要放置在室内、窗口不要设置妨碍逃生的障碍物。

实验现场位于江北区胡家村,实验建筑为一处废弃的自建房。房屋完全按照自建房普遍的摆设布置方式设计,共两层。屋顶为木质结构,石膏板吊顶,墙面为混凝土浇筑的表层。

实验一:如果家中起火,是要赶紧跑还是关门躲避?

本次试验模拟了家具起火的场景。实验人员在沙发旁的纸盒中投入了未熄灭的烟头。烟头接触到可燃物后,持续阴燃。两分钟后,感烟火灾探测器被触发。五分钟后,明火显现。此时,检测器所探测到的一氧化碳浓度从0ppm逐渐上升至45ppm,而室内温度未见明显变化。(需注意,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达到50ppm时,成年人长时间暴露其中可能会受到伤害。)

明火出现后,火势在20秒内迅速蔓延,从沙发扩散至整个房间,监控画面因浓烟而变得模糊不清。此时,温度感应器显示的温度已达到253℃,一氧化碳浓度升至68ppm。到了第8分钟,火势进入最猛烈的燃烧阶段,起火点房间的温度飙升至350℃,一氧化碳浓度达到检测器的最高值999ppm。

由于火势猛烈,浓烟充斥整个房间,有毒烟气沿着楼梯不断扩散。为了测试不同的逃生方法,二楼安排了两名穿戴安全防护装备的消防员分别待在两个不同的房间。消防员1在二楼的A房间尝试在起火后开门逃生,而消防员2则在B房间紧闭房门,通过阳台的爬梯进行逃生。

火灾发生前4分钟,房间AB的一氧化碳浓度相似,均保持在1-2ppm的范围内。火灾发生5分钟后,消防员1尝试开门后从楼梯进行逃生。门一打开,大量黑烟和热浪迎面扑来,此时,楼梯部位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400ppm。浓烟充斥着整个楼梯,能见度极低,温度很高,由于受阻,消防员不得不返回房间,等待救援。

由于刚刚尝试逃生,浓烟涌入室内,房间A变得漆黑不已,监控画面也被烟雾覆盖,无法观察。此时,房间A内的一氧化碳浓度为566ppm,而未开门前房间内的一氧化碳浓度最高值仅为2ppm。由于房间B一直保持门紧闭,监控画面和消防员手持记录的影像资料显示,房间内没有明显烟雾侵入。

实验结果表明,火灾发展初期,温度较低、烟气浓度不大,我们要趁逃生路线还没有被烈火浓烟封堵立即逃生!如果火情发展较快,浓烟已充满逃生通道,应迅速返回房间,关闭门窗并用湿毛巾堵住门缝,防止烟气侵入,在房间内报警等待救援。

实验二:电动车自行车火灾有多可怕?防盗窗是否影响逃生时间?

本次试验模拟了家中电动自行车锂电池热失控引发的爆燃场景。实验人员在场地的玄关放置了一辆预先过充的电动自行车,并使用专业技术手段模拟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在撞击后的情况。监控画面清晰显示,电池在受到强烈撞击的一瞬间开始冒出白烟,感烟火灾探测器被触发,不到20秒,白烟就从电池中不断冒出,在房间里弥漫。9分钟后,监控画面因浓烟而变得模糊不清。此时,温度感应器显示的室温为33.77℃,一氧化碳浓度升至681ppm。实验第26分钟,锂电池发生自燃,此时一氧化碳浓度降至170ppm,室内温度升至61.34度。在火灾初期,由于不完全燃烧和氧气供应不足,一氧化碳浓度较高;随着火势的增强和温度的升高,燃烧变得更加完全,一氧化碳浓度降低。随着火势的越来越大,燃烧产生的有毒烟气不断沿着楼梯向上蔓延。实验第31分钟,电动自行车被火焰完全包围,由于一氧化碳含量过高,已超出传感器采集阈值,烟感只能记录传感器最大测量值999ppm,室温达到实验最高值222℃。

实验第33分钟,电动自行车除基本的骨架外,车身、坐垫、蓄电池等可燃物质,皆化为灰烬。

在本次实验中,电动自行车并未连接充电线,仅是由于充满电的电池因热失控引发的火灾,现场的破坏程度已令人震惊不已。试想,若在充电过程中发生类似情况,火灾的蔓延速度将急剧加快,发生的时间将大幅缩短,其破坏力也将成倍增长,后果不堪设想。实验结果再次强调了电动自行车及其蓄电池应与居住和活动区域防火隔离的重要性,确保“车辆不进楼、电池不入户、人车不同屋”。

当明火出现时,二楼同步进行了防盗窗对比实验。由于房间A安装了防盗窗,消防员1只能在防盗窗旁等待救援。消防救援人员使用破拆工具破拆出一个供成人逃生的空间后,消防员1顺利逃生,耗时2分钟37秒;房间B未安装防盗窗,消防员2通过窗外设置的爬梯直接逃生,耗时仅21秒。实验结果表明,在安装防盗窗的房间内,消防员逃生时间比未安装防盗窗的房间多出2分钟。尽管破拆用时看似不长,但在紧急的火灾现场,消防员需要搬运破拆器材并进行高空作业,全封闭式防盗窗会显著增加救援难度,延误救援时间,严重阻碍了消防员的救援工作。

很多人总以为火灾是小概率事件,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但这种疏忽和侥幸心理往往埋下了火灾的隐患。在此,消防部门呼吁广大群众,务必增强消防安全意识,家庭防火应从日常小事做起,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如遇火灾,谨记“小火快跑,浓烟关门”!(所有数据均来自本次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