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三分钱一片的阿司匹林”,关键要把好质量关

为保障患者用药万无一失,各方要尽职尽责,层层严格把关,守牢质量底线

第十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结果一公布,部分以低价中选的国产仿制药引发关注,特别是最低3分钱一片的阿司匹林肠溶片。有网友提出疑问:“3分钱一片的药,你敢吃吗?”

问题有点尖锐,但可以理解。对患者和家属来说,药价下降、看病负担减轻固然可喜,但过低的价格会不会影响药品的质量?毕竟企业要赚钱,不可能“赔本赚吆喝”。

看来,问题的关键在于中标价格能否覆盖生产成本。换句话讲,就是企业以这样的价格卖药还能不能赢利。对此,中选药企的回应是,可以赢利。原因有这么几个:阿司匹林肠溶片的生产工艺十分成熟,原材料价格也不高;企业通过自动化、规模化生产等方式,有效控制成本,中选产品为60片的大盒装又进一步降低包装损耗;集采规模大,在全国每年数十亿片的庞大需求量下,可以实现薄利多销。

企业的表态也得到了部分印证。有媒体查询了国内某化工服务平台,阿司匹林原料药市场行情价格每公斤30元左右,折合成每片100毫克的原料成本为0.003元,也就是3厘钱,大批量采购价格更低。如果市场供应能保持稳定,企业确有控制成本的条件。

另外,对于集采中选的企业和药品,国家监管力度一直很大。根据国家药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中选药械实行生产企业检查和中选品种抽检两个100%全覆盖,确保中选产品“降价不降质”。

这样看来,企业通过控制生产成本、扩大市场规模能够获得合理回报,再加上外部的严格监管,没有理由降低质量。

质量是集采药品的底线,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触碰。这次以低价中选的阿司匹林肠溶片等仿制药,将在今年4月份落地。这意味着,患者在大概3个月以后就能用上这批药品。为保障患者用药万无一失,各方要尽职尽责,层层严格把关,守牢质量底线。

企业要严格自查自检。在准备阶段,要按照最严标准对上游企业提供的原辅材料进行检验,合格之后才能送上生产线。在生产阶段,要严格按照工艺和环境要求,落实落细每一项规章制度,做好设备管理和风险评估。在质检阶段,要改进检测方法、避免人为影响,提升检测的精确度,决不能让任何一片有问题的药品流出企业大门。

监管部门要严格监督企业。特别是对中选企业生产的仿制药,要严格按照与原研药一致的标准,做好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不仅在审评审批时坚持严格标准,在药品过评上市后仍然要坚持全覆盖监管,要求企业严格按照申请一致性评价时的工艺生产,对重大变更须重新审批。

当然,在严格监督企业的同时,也要帮助企业、服务企业。原材料价格和供应波动、设备和环境改变等因素,都会给生产带来一定风险。建议相关部门优化药品监管模式,由“事后处置型”向“事前预防型”转变,助力企业消除风险,保障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