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升级对高质量就业的影响
吕奥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应运而生。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给高质量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一、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机遇
(一)催生大量高技术含量岗位
产业结构升级,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通常指的是从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业转变的过程。这种转变不仅有助于提升整体经济的竞争力,还能带来一系列深远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催生大量高技术含量的岗位。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不断深入,实体经济和传统产业的生产要素、组织形态、创新体系及商业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在此过程中,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应用,为就业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催生了大量高技术含量的岗位。这些岗位往往要求劳动者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为高质量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产业结构升级催生了大量高技术含量岗位,这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人才成长的重要因素。面对这一趋势,求职者和职场人应积极适应和应对,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以适应新的就业市场和职业发展需求。
(二)促进就业结构优化
技能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后,高技能岗位占比增加,低技能岗位占比减少,整体技能结构得到提升,有助于增强劳动力的市场竞争力和适应能力,提高就业稳定性。
行业结构优化。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就业增长较快,而传统产业的就业增长放缓。这种行业结构的优化有助于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区域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升级还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动了就业在区域间的均衡分布。一些地区通过发展新兴产业和引进高端人才,实现了就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促进劳动力素质提升。产业结构升级对劳动力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促使劳动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和知识,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政府、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需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这种培训不仅有助于劳动者在当前就业市场中找到更好的工作,也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推动技能人才培养
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产业结构升级使得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明确和具体。这有助于教育机构和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培养计划,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
推动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为培养出符合产业升级需求的技能人才,教育机构需要与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资源、建设实训基地等。有助于实现教育资源与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提升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空间。产业结构升级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薪酬待遇,为技能人才提供了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二、产业结构升级下高质量就业的政策应对
(一)加强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为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应建立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机制,加强就业岗位调查,及时发布紧缺职业的需求目录,增强人力资源开发的前瞻性。统筹抓好教育、培训和就业,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启动技能强企行动,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
(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强化就业导向,健全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联动机制。推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根据社会需要、产业需求、职业开发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完善人才评价体系,注重多元化评价。摒弃单一的以学业成绩为标准的评价方式,综合考虑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引入社会第三方评价机构,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提高人才培养的公信力和认可度。
(三)建立培训与就业紧密衔接机制
围绕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加大紧缺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推动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工学一体模式。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着力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畅通基层成长成才路径,优化衔接校内校外服务,确保青年就业水平总体稳定。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产业结构升级对高质量就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深远的。它既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也对劳动力市场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加强政策引导、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劳动力素质等措施,可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和机遇,推动高质量就业水平。
参考文献:
[1]孙威,何熠.产业转型升级下高校专业结构优化与大学生就业协同关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12):120-125.
[2]张冰华,刘明浩.数字经济时代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挑战、机遇与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4,(01):1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