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餐”腐败频现背后
“扪心自问,(我)特别惭愧。”
1月5日,在央视播出的电视专题片《反腐 为了人民》中,吉林省长春市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七小学(以下简称“七小”)原后勤主任戚世国出镜忏悔道。
2010年8月,吉林省高尔夫餐饮管理公司为与七小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给予回扣方式对校内人员进行利益输送。2010年,该校执行的“校园餐”费标准是每人每餐8块钱。该公司和七小时任校长与时任后勤主任戚世国达成约定,每人每餐给两人各1毛钱回扣。2014年,“校园餐”费涨到了每人每餐12元,回扣增加到了每人每餐3毛钱。
从2010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9年多的时间里,该公司从学生餐费里克扣了70余万元用于单位行贿,其中戚世国受贿23万余元。
戚世国案并非个案。多地纪委监委干部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了他们查办的“校园餐”案例:有的校长临退休前利用“权力余温”与餐饮公司续签10年长约,引起了纪委监委注意,进而被查出其涉案100余万元;一所百年老校的党委书记与饭堂主任串通敛财⋯⋯
与涉案金额达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高官”相比,学校食堂领域的“微腐败”涉案金额往往较小,但其事关家长和学生的切身利益,危害性不容忽视。正如2024年12月25日,中国人大网发布的《国家监察委员会关于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情况的报告》所说,校园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学生健康,一些不法人员从孩子口中“夺食”,群众有切肤之痛。
1月8日发布的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公报提出,2025年,纪检监察机关将深化“校园餐”等方面突出问题治理。这表明,校园食堂已被列入今年纪检监察机关的重点反腐领域。
近日,山东、江西等多地已发布针对“校园餐”的投诉举报公告。鼓励广大师生、家长和社会公众对“校园餐”进行监督。
图/视觉中国
“校园餐”腐败频发
类似戚世国的腐败问题,在全国多地并不鲜见。
河南省洛阳市纪委监委一位负责人表示,2024年3月,为推动全市中小学“校园餐”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走深走实,市纪委监委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这位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24年5月,领导小组在实地调研中发现,汝阳县某中学一位即将退休的校长与一家餐饮公司续签了长达10年的“校园餐”保障合同。“这个异常的举动引起了领导小组的关注,领导小组怀疑,其背后或许存在利益输送问题。后续的调查进一步证实了预判,这名校长被查实受贿100多万元。这些受贿款项就包含上述餐饮公司所支付的。”
该负责人还表示,截至2024年12月底,洛阳市共查处“校园餐”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646件,并将收缴的违纪违法资金全部返还学校,用于改善学生膳食。
在相关“校园餐”案例中,涉及学校主要领导的不在少数。
广东省某县纪委书记、监委主任王鹏(化名)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24年,该县一个百年老校的党委书记被留置,这名书记曾长期担任该校校长职务,同时被留置的还有该校饭堂主任。这两人均涉及“校园餐”问题。
王鹏说,线索来自家长向纪委举报。“但是,我们当时收到的举报线索内容并不具体,仅是饭堂口味不好,怀疑校领导跟一些餐饮供货商有密切联系等。”
“我们县抽调纪委、审计、财政、税务等部门力量组成工作专班,把与该校食堂有过往来的所有老板进行梳理,并调取流水。我们发现,其中有一个餐饮供货商老板曾在其他地方因一些问题被抓过。我们就将其当成重点对象去调查,这个老板很快交代了向上述二人行贿的行为。”
王鹏介绍说,工作专班发现这二人均涉嫌受贿和贪污问题。受贿主要涉及在校园食堂招标采购方面吃回扣,而贪污则是这名党委书记与饭堂主任串通敛财,“比如食堂购入100箱排骨,他们虚报成120箱,将虚报的20箱钱款装入私人口袋”。
该案虽然是该县纪委监委查办的案件,但因为该校是一所市管学校,王鹏表示,该案已交给市纪委监委,目前市纪委监委已对涉案人员采取留置措施。
有的学校领导已因“校园餐”问题获刑。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曾发文回顾江苏无锡江阴市山观实验小学总务处原主任龚秀娟贪污一案。龚秀娟利用职务便利,仅用1年多时间就贪污学生伙食费131万余元,相当于每名学生每天8.5元的午餐费中有5元被克扣。2019年1月,龚秀娟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处罚金30万元,扣押在案的违法所得发还江阴市山观实验小学。
2019年1月,龚秀娟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图/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现在,细细想来,我觉得我对不起学校的孩子们,对不起学生家长的信任。是我辜负了家长的信任,毁了学校的声誉,给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抹黑了。”龚秀娟在《悔过书》中写道。
值得注意的是,通报的“校园餐”案例中,除了学校领导,还出现了学校食堂采购员这样的普通人员。例如,2023年,湖北荆门钟祥市承天小学副校长周远国、食堂采购员郑鹏在负责该校食堂蔬菜采购工作中,为菜农许某友提供关照,并分别收受许某友给予的现金1500元、2000元。周远国、郑鹏为此均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此外,县委书记也有可能成为“校园餐”利益链条上的一环。上文提到的《国家监察委员会关于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情况的报告》披露,国家监委派员查处湖南省隆回县两任县委书记(王永红、刘军)收受贿赂,放任不良商家将劣质米掺进学生营养餐等案件。
据此前通报,2018年5月至2021年3月,王永红任隆回县委书记,2024年4月,其在邵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任上被查。2021年4月,刘军接替王永红任隆回县委书记,2024年2月,其在该岗位任上被查。
为何成为治理难点?
“校园餐”问题频现的同时,这类案件因何屡禁不止也受到关注。
有媒体援引业内人士的观点报道称,为了食品安全,很多学校一般不允许学生在校外用餐,午餐集中供应便有了一定的市场垄断性。
多位受访者也表示,校园食堂的管理几乎完全由学校内部员工掌握,外部监督不足,而校长、后勤主任等人员又对校园食堂有足够的话语权,这为腐败滋生创造了条件。
山东省一位中学教师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校长对食堂有着很强的话语权,比如供货商的选择、餐费的收支等,校长的意见非常重要,这也让校长成为一些供货商重点围猎的对象。此外,学校的财务也不够透明,部分校方因“校园餐”产生的“利润”,可以放进学校的“小金库”,特别是当这些资金用于给教师发放福利时,教师即便对这笔资金来源知情,往往也不会对外说。
一些公开通报也证实了上述判断。2024年11月,湖北省钟祥市纪委监委发布了一系列针对学校食堂腐败事件的调查结果。在钟祥市胡集第三中学,党支部书记及校长罗大荣和副校长马德军采取不当手段,私自将学校食堂的食材进行非法转售,从而获得了9000元的不当利益。随后,这笔款项被违规用于向教师发放值班津贴和其他额外福利。罗大荣、马德军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除了这些内部因素,学校食堂缺少外部监督也被认为是原因之一。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学生餐一直出问题是由于订餐过程只有行政力量主导,没有其他社会力量监督,以及招标不透明导致的。”
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看来,近年来,多地实行的“校长陪餐制”流于形式。由于无法判定“陪餐人”与“配餐人”之间是否具有利益相关性,因此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校园餐”问题。“在配餐方面,家长没有能够发挥正常作用。”
学校食堂“招投标”方面的不透明性,更被认为是一大主要原因。
河南省驻马店市实验中学党委书记孙群杰既是学校餐饮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又多年担任市监委的特约监察员,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因为就餐人数多、次数多、餐费总量大,“校园餐”成为餐饮企业眼中的肥肉,也给掌握“校园餐”招投标决定权的个别人权力寻租留下了不小的空间,加上目前的招投标程序漏洞比较多,所以全国各地出现了不少“校园餐”腐败案例。
王鹏举了个例子,某校食堂招标,有四五家公司竞标,这几家公司有密切关联性。“比如,其中一家是某老板儿子的企业,一家是该老板妻子的企业。这种情况下,无论谁中标,都与该老板有直接关系。”
“另外,校园餐招标招的是供餐企业,这类企业进入校园食堂后,如果监管不到位,中标后严格按照中标时的承诺去提供‘校园餐’,也就无法得到保证。”孙群杰说。
有媒体评论认为,学校食堂成腐败“重灾区”,也因行为大多呈小额、高频的特点,使内部监管难以“下狠手”,久而久之就滋生出更多的“蝇贪蚁腐”。同时,这类案例中,小到食堂采购员、财务管理,大到总务主任、校长,再到各校可能对接的多个供应商,校园食堂贪腐的方式繁多、隐蔽性强,也让外部监管力量不足以应对,难以及时触达“食堂贪腐”的病根。
《反腐 为了人民》这一专题片就披露,吉林省纪委监委综合分析“校园餐”案件暴露出的突出问题,推动省教育厅等8个部门联合制定完善“校园餐”各项制度标准,明确餐食质量、准入、运营、退出、处罚各项标准。如今,七小已经通过家长委员会投票,选出了新的配餐企业,每天的菜单都会发给家长,还借助科技手段,让家长可以通过明厨亮灶公示系统,实时监督配餐过程。
洛阳市纪委监委一位负责人则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该市探索建立了由政府方、消费方、供应方三方监管的“智慧食安云”平台,通过该平台,可实现对食材的溯源、采购、配送、净菜、冷链、加工以及学生现场用餐情况的全流程、可视化监管,家长可以通过手机实时观看食材加工和学生现场用餐情况。
该负责人表示,洛阳市还规定,餐厅经营情况每月必须向教育主管部门进行汇报,通过人大代表、群众监督员对食材价格、供应质量、家长满意度等标准评估后,教体局才会在“智慧食安云”平台进行线上审核拨款支付。
去年以来,规范“校园餐”的规章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中。2024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指引》,对食堂食材采购、承包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
如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学校应建立并不断完善食材采购、进货查验、食品安全自查、食堂安全保卫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材采购方面,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地区的学校食堂,大米、食用油、面粉等均应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由县级有关部门统一组织实施,食堂对外承包或委托经营的,应以招投标等方式公开选择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能承担食品安全责任、社会信誉良好的餐饮服务单位或者符合条件的餐饮管理单位;中小学校应在食堂醒目位置公开公示大宗食材采购品种、数量、价格及金额,及时公示大宗食材统一采购流程、中标单位信息等。
该《工作指引》还明确,校长应切实履行学校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学校重要议事内容,对重大问题亲自抓、亲自管,每学期至少在食堂召开一次现场办公会,实地查看了解食品安全工作情况、解决问题并部署相关工作。
王鹏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整治“校园餐”问题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要将其提高到反腐败的高度,然后按照反腐败的规律去整治——这就要求做到“控制权力”和“落实责任”。“控制权力”,就是要对校长、分管领导、饭堂主管等重点人员的权力进行约束;“落实责任”就是要把一些相关规定等落实到位,发现违法者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