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邹平市好生街道:以多元业态激发跨村联建新活力
大众网记者 董姝婧 通讯员 杨科伟 滨州报道
近日,寒意愈盛,滨州邹平市好生街道好生村党支部领办的锦鲤养殖基地内却暖意浓浓。27900平方米的高标准现代化智慧循环水养殖温室内,30余座鱼池里茶鲤、红白、大正、昭和、黄金……各类鱼种正在悠闲地觅食、嬉戏。
近年来,好生街道深化金和新村联建区党总支建设,依托“花韵好生”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创建,整合优势资源,一体推进党建共同体、产业共同体、治理共同体建设,着力打造“商铺经济、花卉种植、特色养殖”三大产业,靶向争资金、组团谋发展,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聚焦党建引领,夯实发展根基
在以家居制造、花卉产业种植为主导产业的好生街道,如何让强村带动弱村、实现从“一村富”到“村村富”?组织联建是关键,抱团发展是路径。
好生街道建立“1+6+3”组织架构,即成立联合党总支,负责“跨村联建”片区的总体规划、部署、考评,统筹片区内6个联建村实施党建赋能、品牌培育、融合发展三大行动。按照片区功能定位,统一规划村庄建设、基础配套、公共设施等,先后累计投资3000余万元实施花卉路改造提升工程。同时,联建党组织实施互联互动、协商议事机制,实现组织生活共同开展、大事难事共商联办。2024年以来,累计召开专题会议6次,推动联合党委分工、增收项目谋划等10余项工作落实落地。
聚焦产业联动,明确发展路径
跨村联建,不是随意“拉郎配”。“扭住产业链是关键!”好生街道乔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维柱对此深有感触。
联建区党总支牵头,统筹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资金、“第一书记”帮扶资金等5000余万元,打造好生村生态锦鲤养殖、尹家河村肉种兔养殖等12个实体强村项目,带动村集体增收230余万元。在联建区的统筹推进下,各村产业实现相互交叉、互为补充,通过步行街、乔府北街等干道连接,延伸“十里生态花卉一条街”采购种植链条,实现全要素有效融合,形成集“农商文旅”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带。近年来,带动落地淏越园艺、东勃园林、金钰锦鲤等社会项目26个,完成投资近亿元。
聚焦资源融合,健全要素保障
“村里遇到产业发展难题,书记们聚在一起商量商量,思路开阔了,不少以前犯愁的事儿,现在都不叫事儿了。”尹家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尹鑫磊感叹。
联建区打破村级地域壁垒和资源壁垒,深化与农业农村、文旅等部门对接合作,建立镇域人才资源库,储备花卉苗木经纪人、果蔬作物种植户等技术人员28人,农村致富能手50人。同时,完成6个村近100亩农业设施用地向花卉路沿线集中,夯实片区发展土地要素。2023年以来,组团亮相中国花卉节等活动6场次,承办全市水族博览会等活动3场次,“花卉旅游”“锦鲤水族”等产业名片更加靓丽。
“通过跨村联建串起‘产业链’‘共富链’,将各村拧成一股绳,在要素聚集、人才共享的同时,也为乡村全面振兴带来了更多可能。”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张坤表示。在“跨村联建”牵引下,2024年,街道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预计突破3000万元,收入超50万元的村达到82.1%,乡村振兴的基础越来越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