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大会发言,合肥市政协委员们都在关注啥?
大皖新闻讯 1月14日,合肥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正式开幕,并举行了首次大会发言。
为未来产业营造应用场景
合肥市政协委员、市政府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于静代表九三学社合肥市委员会发言,希望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于静说,场景具有新领域新赛道的链接和导入作用,能促进高潜能成果及时匹配优质产业资源,推动新质生产力项目落地。因此,合肥要创设更多政策性机会场景,将场景创设与城市更新、生态水利、“健康管网”等重大工程同步谋划。同时,要推动国资国企在城市运营、民生保障等方面,开放更多集成性、城市级场景机会。
另外,于静认为,要加大特定领域场景供给,“适度超前建设未来网络、算力网络、补能储能设施等新基建。”于静说,要重点开展标志性超级场景开发,让多个创新产品在同一物理空间中高频互动、深度“对话”、共同迭代。
在智能网联汽车公开测试示范、低空空域协同管理、绿电就近消纳等方面,于静希望开展应用创新,力争在自动驾驶、低空经济、绿色双碳等领域打造新的增长点。
提高本地产业配套能力
近年来,合肥市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在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先进光伏及新型储能、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等战新产业领域,已基本形成完整产业链条。合肥市政协委员、徽辰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锡雷代表民建合肥市委员会发言提出,要提高本地产业配套能力 。
周锡雷建议,要发挥产业政策牵引作用,通过金融支持、财政奖补等手段,鼓励中小企业加大技术研发、设备更新和管理创新投入,提高自身配套能力,支持本地中小企业融入头部企业产业链、供应链。另外,要鼓励"链主""群主"企业精准招引核心配套企业落户,填补产业链空白。
周锡雷说,可以结合合肥市优势产业发展需求,因地制宜建设或改造升级专业配套园区,吸引配套企业入驻或关联产业协同转移。“比如,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整零协同发展,鼓励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最后,周锡雷建议,要聚焦设计、咨询、检验检测、概念验证等生产性服务机构的招引培育,完善公共试验、公共检测等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共享的技术服务资源,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和创新风险。同时优化人才服务体系,在住房保障、子女教育、医疗服务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和技能型人才。
加快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科技成果转化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效路径,是培育科技根企业、培养科创企业家、优化科创新生态的有效方式。近年来,合肥持续构建全链条、闭环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其“大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中科大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入选国家典型案例,近三年全市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新成立企业超2200家,其中估值过亿的种子独角兽企业超百家。
在发言中,合肥市政协常委、市科技局局长范进建议,要持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坚定走好科技创新必由之路。
首先,合肥要健全重大平台成果转化体系,引导大科装、大平台建立自身成果转化体系。同时,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化发展。“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先导区,汇聚概念验证、小试中试、科技金融、中介服务等资源,加快成果批量化从‘书架’走向‘货架’。”范进说,合肥要建设一批“资源密集”“专业高产”的高水平孵化器,实现科技成果体系化、批量化转化。
另外,合肥要完善“三新”产品应用推广机制,加大应用场景挖掘力度,组建创业合伙人库、产品经理人库,导入市场逻辑、资本力量、创业经验、产品经验,赋能成果转化企业,提升企业产品化、市场化能力。
最后,合肥将实施“携手共进”计划,促成技术、场景、金融、人才等深度合作,培育一批合肥新一代科创企业家、科技根企业。合肥也将创新“星火贷”“团队贷”等金融产品,加大对成果转化企业授信力度,加快形成“苗木”葱郁的创新生态。
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合肥市政协委员,合肥新站实验中学副校长董雪梅关注教育。她说,合肥要在城市规划中合理预留教育设施发展空间,真正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同时,要在生均经费和项目经费划拨等方面向基础薄弱地区倾斜。
董雪梅建议,要探索集团化办学多元模式,推进学区统筹、高校附属等办学模式,推动集团化办学向农村教育、薄弱学校延伸,推进名校(园)与农村、薄弱校(园)合作办学、协同发展。
在师资一体化上,董雪梅建议,全市范围内跨区域统筹教师编制,缩短教师编制核定周期。同时,依托“智慧教育”平台,推动城乡学校网上结对,推广远程协作形式,实现课堂教学同步实施、城乡教师同步研修、教学资源同步共享。在教师交流上,精准安排城区教师支教,并出台更具吸引力的支教政策,“如增加专项补贴、设立支教荣誉奖项等,并建立城乡教师轮岗长效机制。”董雪梅也希望激发乡村教师自我发展动力,如给予住房、出行、子女入学等优惠政策。
大皖新闻记者 刘旸 项磊
编辑 许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