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水木:推动三产融合,打造地标产业发展福建范例
本文转自:人民网
人民网福州1月14日电 (记者陈蓝燕)近日,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主办、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承办的东部地区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座谈会在福建省漳州市召开。
“推动地理标志三产融合,打造地标产业发展福建范例。”座谈会上,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省知识产权局局长黄水木介绍了福建省地理标志保护工作成效。
截至目前,福建共有地理标志产品780个,地理标志专用标志3688件,居全国第1位;11个地理标志区域品牌入围中国区域品牌百强榜,9个县入选全国县域地理标志产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百强县,与山东省、四川省并列位居全国第一。
黄水木介绍,近年来,福建省市场监管局高度重视地理标志的运用保护工作,积极培育和发展地理标志产业,着力提升运用保护水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服务区域特色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挖掘培育方面,全省建设直接服务于地理标志产业的商标品牌指导站64个,加强业务培训和经验交流,为地方特色产业搭建专业化、精准化的品牌服务优质平台。2024年全省新增“拱桥番鸭”“将乐甜橙”等地理标志商标10件,占全国新增数的8%。
在示范引领方面,福建获批成立武夷山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系国家知识产权局组建以来批准成立的第一家综合类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筹建安溪铁观音、福鼎白茶、连江鲍鱼以及云霄等4个示范区,通过示范区建设,推动建立健全产品标准、检验检测、产品溯源等“三个体系”,累计制修订地理标志有关标准170项,建设地理标志产品检测机构27家,着力破解地理标志生产标准不统一、检验检测专业化程度低、产地追溯难等质量管理难题,推动提升产品质量水平。
在行政保护方面,打造全国首个覆盖注册培育、使用管理、维权保护的地理标志智慧监管平台。2024年以来针对“云霄枇杷”“建宁通心白莲”等20件重点应季产品,开展线上侵权违法行为监测预警,发现88条涉嫌违法线索并依法核查处置。开展地理标志专项执法行动,查处地理标志相关案件92件,较上年增长43.8%。
在精准赋能方面,开展全省地标产业发展专题研究,绘制省、市、县三级地标产业地图,建立“一品一档”全省地理标志产品电子数据库,充分展示各地地理标志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优势。建宁通心白莲、建阳建盏等2个案例入选国家第二批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同时,延伸地理标志产业链,共同做大做强产业,全省地理标志产业产值3700多亿元,其中产值百亿元以上地理标志产业9个。
黄水木表示,下一步,福建将持续加大地理标志保护力度,高水平建设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提高区域保护的能力和水平。高标准建设省市县三级“地标展馆”“地标城市会客厅”“地标驿站”等可视性地标文化展示体验馆,推动地理标志三产融合,全产业链赋能乡村产业提质增效,打造地标产业发展福建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