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加强政产学研多方合作 推动放药产业创新发展

【环球网报道 记者 李青云】放射性药物(简称放药),既可用于医学显像诊断,也可用于临床治疗。自2021年国家原子能机构联合八部委发布《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202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委联合发布推进放射性药物研发与应用的攻关方案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改革完善放射性药品审评审批管理体系的意见》以来,我国放射性药物研发及整个产业均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

4月22日,由中国同位素与辐射行业协会主办的2024年放射性药物创新发展大会在京举行,本次会议主题为“共创放药发展新未来”。与会专家围绕医用同位素、创新药、临床转化等前沿热点话题,交流放射性药物最新研究成果及应用进展。

市场规模将超百亿 放药发展前景广阔

“核技术融合发展的时代潮流,正在加速向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广泛渗透,培育以核技术应用产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性选择。”中国同位素与辐射行业协会理事长、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申彦锋在会上谈到,“放射性药物”“核医疗”等核技术应用产业在推动经济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放射性药物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申彦锋介绍,近年来,国内放射性药物产业链日趋完善,多家跨国药企也纷纷布局,持续加码中国市场。预计2025年,国内放射性药物市场规模将达到93亿元人民币,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加至260亿元人民币。

“放射性药物存在化学量小、有效期短、不恒定性、诊疗一体化、辐射安全问题等。”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核医学科主任杨志教授谈到,近些年,我国在放射性药物研发方面发展较快,许多放射性药物已经进入了临床阶段,包括诊断和治疗两大类,主要涉及肿瘤、神经系统等疾病。

“放药是一个新兴领域也是朝阳领域。”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张宁谈到,目前放药在医疗健康事业中发挥的作用还远远不够,实际上放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满足的需求非常大。

多方合作 推动放药产业发展

“放药从创新到产学研到最终商业化的落地,需要有一定的耐心,也需要跟各界一起合作,包括政策问题、产能问题、转化问题,这些工作都任重道远。”诺华中国新产品规划负责人王子文谈到。

“放射性药物的临床转换研究非常重要。”杨志教授提到,例如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研发的用于特异性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显像剂,具有定位靶点明确、可控制每次注射显像剂的分子总量、注射点滞留率低等特点,目前临床应用已经超过1200例。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分子影像中心主任程震认为,放药在医学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真正把放射性核素利用好,真正的造福于病人,需要多个学科交叉合作,还有要有技术支持,它是放药原始创新的核心驱动力。“我相信未来将有更多的放药进入临床,产生更大的价值。”

针对放药的发展,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隋艳颖表示,在研发端,目前核素在靶点、分子适应症方面有不同的成果涌现。在产业端,目前产业链的上下游互动,以及放药企业和普药跨圈的合作更加频繁,核素供应端和药物生产端的合作实现了1+1>2的效果。同时,在临床上也有很多的联合疗法的应用,比如说免疫疗法等。此外,很多第三方服务平台和公司进入放药圈,比如第三方影像公司、CDO、CRM企业都进入到放药圈,提供了放药早期开发到药学研发临床前和临床注册申报的一站式服务,大幅度推动放药创新的进程。

会上,中国同位素与辐射行业协会放射性药物分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孔繁圃和副理事长们集体亮相。协会放射性药物分会将引导产业形成公平公正、良性竞争、合作共赢的行业发展环境,推动放射性药物的研发、生产、经营、使用等各个环节的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